又以丹皮之苦寒助之,更经苓、泽利水,使阴邪由下而出,[眉批]孰知五味下喉,其气味立刻周遍,呼吸立刻上下交通,何待此。因吐泻伤中,克伐元气而致者,十居四五。
但劳神一刻,即有发呕发吐者,稍食猪肉即大泻者,法只宜温中,或补命门相火。予于《医理真传》分辩甚详。
市人称为肺寒,称为陈寒,由其不知阳衰而阴寒即生也。总不若辩明外感内伤,阴阳虚实为要。
以上治法,不拘男妇老幼,皆宜如此。兹特将经验病形略举一二于左,以便参究。
凡腹痛欲死之人,细察各部情形,如唇舌青黑,此是阴寒凝滞,阳不运行也,急宜回阳。李东垣、丹溪遵《内经》肺热一语,专主润燥泻火,似为有理。
而治痈以皂荚丸,皂荚辛咸,枣、蜜味甘。阴主下降,阳从背面,阴从腹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