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有汗下后而眩冒者,亦阳虚所致。一身尽痛,发热面黄,七八日,热结在里,有瘀血也,桃仁承气汤下之。
拘急者,手足不能自如,屈伸不便,如蜷卧恶风之貌。其状胸腹满,目痛,壮热妄言,自汗,两胫疼,倦怠恶寒。
方一伤寒证,一阳经先病未尽,又过一经之传者,名并病,分在经在腑治之。盖胃中有寒,则蛔上膈,大凶之兆,人皆未知,急用炮干姜理中汤一服,加乌梅二个,花椒十粒,服后待蛔定,却以小柴胡退热。
下利腹满,身疼痛,先温其里,四逆汤;后攻其表,桂枝汤。此与女劳复不相类。
交夏至后,有头疼发热,不恶寒而渴,此名温病,愈加热者,名热病,只用辛凉之药微解肌,不宜大发汗。若不渴,自利,身无热,脉来沉缓无力者,四逆汤温之也。
故经云,转药孰紧? 脉见沉数,为腑病。